《保应庙》 董朴

庙食空山八百年,衣冠犹是李唐前。
汴河十里垂杨柳,何似松阴数亩田。

《保应庙》董朴 翻译、赏析和诗意

《保应庙》是宋代著名诗人董朴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庙食空山八百年,
衣冠犹是李唐前。
汴河十里垂杨柳,
何似松阴数亩田。

诗意:
这座保应庙已经存在了八百年,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但它的建筑和装饰依然保留着唐代的风貌。沿着汴河十里的河岸,垂柳如烟,景色优美,但与之相比,作者觉得还是松树的阴凉下的几亩田地更加宜人。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保应庙的历史和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古老文化传统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先,庙食空山八百年,表明这座保应庙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庙宇作为宗教文化的象征,代表着一种传承和延续,它的存在与历史相互交融,给人以厚重感和敬畏之情。

其次,衣冠犹是李唐前,指的是保应庙的建筑和装饰仍然保留着唐代的风格和风貌。李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时期,因此,诗中作者通过衣冠来象征整个建筑的装饰和风格,表达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接着,汴河十里垂杨柳,形容了河岸边上垂柳的景色。垂柳是中国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景物,它柔软的枝条和婆娑的姿态给人以温婉、优雅的感觉。

最后,何似松阴数亩田,通过对比松树的阴凉下的几亩田地与汴河垂柳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对宁静、宜人之地的向往。松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它常常与寂静、深远的意境联系在一起,所以作者认为在松树的阴凉下的几亩田地更加宜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保应庙的历史和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宁静、宜人环境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保应庙》董朴 拼音读音参考

bǎo yīng miào
保应庙

miào shí kōng shān bā bǎi nián, yì guān yóu shì lǐ táng qián.
庙食空山八百年,衣冠犹是李唐前。
biàn hé shí lǐ chuí yáng liǔ, hé sì sōng yīn shù mǔ tián.
汴河十里垂杨柳,何似松阴数亩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