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盖筠幢护石门,净居尘间此间分。
不须更觅南行路,已向高峰见德云。

作者简介(李弥逊)

李弥逊头像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过铅山鹅湖登妙峰寺》李弥逊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过铅山鹅湖登妙峰寺》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松盖筠幢护石门,
净居尘间此间分。
不须更觅南行路,
已向高峰见德云。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登上铅山鹅湖妙峰寺的场景和感受。诗人用松树的枝叶、竹篷和石门来象征寺庙,表达了它们的庇护和保护作用。诗人认为这个地方是一个清净的居所,远离尘嚣喧嚣,能够将凡俗的纷扰与这里分离开来。诗人表示不需要再寻找前往南方的道路,因为已经在高峰上看到了云彩,这里是修行者追求道德境界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展示了李弥逊对禅修环境的赞美和向往。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寺庙建筑的细节,传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清净心灵的渴望。诗中的"松盖筠幢护石门"形象生动,给人以安宁和庇护的感觉。"净居尘间此间分"表明诗人将这个地方看作是一处远离尘世纷扰的净土。"不须更觅南行路"表达了诗人对外在追求的放弃,意味着他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已向高峰见德云"揭示了诗人对修行境界的追求,高峰上的云彩象征着道德的境界,诗人已经在内心中看到了这种境界的存在。

整首诗字数不多,却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方式,将禅修的理念和追求传递给读者。它展示了李弥逊对清净和精神境界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格修养和精神追求的一种典型表达。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过铅山鹅湖登妙峰寺》李弥逊 拼音读音参考

guò yán shān é hú dēng miào fēng sì
过铅山鹅湖登妙峰寺

sōng gài yún chuáng hù shí mén, jìng jū chén jiān cǐ jiān fēn.
松盖筠幢护石门,净居尘间此间分。
bù xū gèng mì nán xíng lù, yǐ xiàng gāo fēng jiàn dé yún.
不须更觅南行路,已向高峰见德云。